学院新闻

20-05-2022

王轶副校长在数学学院开展“落实总书记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致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专题讲座

5月18日下午14:30,数学学院邀请到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法学院教授王轶为我院本科生作“落实总书记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致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专题讲座讲座于线上举行学院党委书记柯媛元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柯媛元代表数学学院全体师生对王轶副校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王轶副校长。王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研究领域有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先后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开篇王轶副校长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讲话时的重要论断: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关键是要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对此,王轶回溯了中国知识体系的历史,指出在农业文明阶段,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在近代西方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变局时,中国人的知识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经历了器物落后、制度落后再到文化落后的认知变化后,中国人原有的知识体系被解构了。而包含着民族的精神密码、表达了民族、国家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的民法学体系作为知识体系里重要的一支,也随着西学东渐开始了西法东渐的过程。

西方的民法学知识逐渐传入我国,渐次发展、逐步积累。王轶指出,至1908年大清王朝起草民律,我们从输出法律文明的国家沦为了输入法律文明的国家。因为大清民律以及接下来中国人编撰的各个版本的民法典,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德国、瑞士、日本以及前苏联等国家的民律,我国民法对域外法律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以至于在2020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民法典编撰过程中,某些与德国民法相悖的意见与想法仍会受到某些学者“离经叛道的质疑。

对此,王轶副校长提出来自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法学知识,都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都是在解决本国本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并非所有域外传来的民法学知识都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因此要建立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就要对域外民法知识有所取舍,对于我们法制建设有利的则保留,反之则摒弃,切莫将其当作不可置疑的公理。这也提醒了我们,需要现构建起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树立起“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最后,对于应如何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建构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王轶副校长认为应当把民法学知识体系里涉及的问题进行类型化区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他将民法学知识体系区分为服务于理论建构的纯粹民法学知识和服务于民法规则设计和适用民法知识。民法知识分为与事实判断有关的、与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立法技术和与司法技术问题对应的民法学事实判断问题要立足中国实际,用社会实证分析方法阐明判定;价值判断问题要从中国人的价值共识出发;解释选择问题要从中国人的前件出发;立法技术与司法技术问题要从中国自己的法律传统和历史偏好出发,由此出来的民法学知识便是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也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

本次讲座内涵丰富、有趣充实,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历史与民法知识,也让师生们对于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领会,为接下来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坚实基础与行动指南。

分享

学院办公室:010-82507161

本科生教务:010-62513386

研究生教务与国际交流:010-82507161

党团学办公室:010-62515886

在职课程培训班:010-82507075

 

邮编:100872

电话:010-82507161

传真:010-62513316

E-mail:mathruc@ruc.edu.cn/mathrucdw@ruc.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楼

数学学院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 升星提供技术服务